您的位置:

【深度解读】全球化重构下我国外贸发展的趋势转变与突破点

发布日期:2025-04-28 15:26:35   来源 :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作者 :程杰    浏览量 :6
程杰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发布日期:2025-04-28 15:26:35  
6

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全球进入竞争优势重塑、国际经贸规则重建、全球力量格局重构叠加期,全球经济秩序将面临重构。全球格局进入再平衡时期,经贸脱钩、科技封锁、实体制裁或将进一步升级,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先进信息等颠覆性技术加速突破,全球形势不确定性加剧使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贸形势面临六个方面的转变趋势,应顺势而为,以服务贸易、平台搭建、要素集聚、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为重点突破口,推进我国外贸持续发展壮大。

我国经贸发展面临六大趋势

全球化面临危局,全球经贸格局重构。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对我国及多个国家挥舞起“关税大棒”,国际贸易秩序被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遭到极大破坏,对当前的国际贸易将造成深远影响。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同时开打的贸易战,将使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更加加剧,将不可避免对欧洲等其他区域带来更大影响,对全球化构成极大挑战,全球化面临解体危局。

转口贸易份额增多,我国贸易结构面临调整。单从贸易战对我国的影响来看,自2018年发起的上一轮贸易战对中国没有造成实际影响,我国2024年货物贸易顺差变成了7679亿美元,比2018年翻了一倍,但中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大部分通过欧洲等区域转口贸易进入美国。此番再次发起贸易战,将促使转口贸易比例进一步提升,对我国的贸易国别、区域结构调整带来较大影响。

南南合作持续加强,“一带一路”份额持续增强。全球格局加速重构背景下,我国积极深化全球治理,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积极推动中非合作,在上合、金砖、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双边多边场合鲜明提出中国主张,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对自贸伙伴进出口占比提升到了34%;目前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外贸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

内外贸一体化持续推进,国内外大循环相互促进。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对外贸易政策环境,出台了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稳外资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加大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力度。在以国内市场为主体,深入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国内大循环持续夯实的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向纵深推进。

贸易结构加快转变,服务贸易增长势头正旺。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出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服务贸易发展予以大力支持。从国际上看,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需求将会加快释放。2024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服务进出口额达到了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比货物贸易增速高了近十个百分点,将持续推动贸易增长和促进贸易结构转变。

科技含量持续增加,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发展。科技创新是大国角力的重要领域。美国对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三个领域对中国的关键投资限制趋紧,美国及其盟友在对华经贸关系上限制的主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高科技领域。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比重持续提升,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更高;服务贸易方面,以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云计算等,正在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我国外贸发展的六个转变

由直接贸易向转口贸易转变。在美国“关税大棒”压力下,积极扩大对欧盟、东南亚等国家贸易,积极拓展多边经贸关系,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7个领域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通过中间环节发展转口贸易,持续扩大出口市场。

由美欧为主向多点开花转变。在新的对外贸易形势下,顺势而为,借势调整对外贸易的区域和国别结构,打破以往美国外贸进出口额比例一国独大的局面,持续构建以美、欧、“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多元并进的外贸结构,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单边开放,促进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4个市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

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持续推动落实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缩减外资投资负面清单范围,推动服务业市场梯度开放,以医疗、教育、电信、金融等服务业为重点,推动实现国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通相容;推动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启动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服务贸易综合改革开放示范平台。

由传统贸易向高“含科量”转变。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引导,持续扩大以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等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继续夯实传统产业相关的商品、服务进出口,根据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具有高“含科量”的资本、技术、人才、产品、服务对外交流合作,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契合的外贸发展结构。

由企业为主向平台搭建转变。依托数字网络发展成果,积极构建分布式网络节点,充分应用多元化便利化的网络带货平台,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跨境电商相关平台发展,持续释放平台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推动全国各地具有地域特点的商品和服务出境。

由口岸为主向网络构建转变。突破传统的以海关口岸为核心的进出口网络格局,瞄准重要出口区域和相关市场,延伸布局海外仓,联动发展保税仓,前向延伸产品和服务出口销售网络,逐步构建“数字化保税仓+海外仓+供应链金融”赋能企业出海的系统化网络化进出口网络。

新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四个突破点

促进服务贸易突破发展。将服务贸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梯次有序开放,培育面向国际的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会展等服务贸易。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并鼓励各省市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设服务贸易板块特色功能,探索“保税+服务贸易”监管模式,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推动入境游、数字贸易、绿色贸易、“保税+服务”等全面发展,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融合发展。

促进平台经济突破构建。充分发挥各省市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功能区、园区、专业基地等载体建设,推动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试区,支持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保税仓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新载体。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合作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卓越伙伴关系行动,持续发挥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作用,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拓展贸易渠道,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促进要素资源突破集聚。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数据等服务业高端要素资源,抓住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机遇,持续吸引在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特定领域的资本、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聚集,积极支持各国企业家、投资人来华创新创业,深化产业科技创新合作。

突破拓展国际技术协同网络。搭建前沿技术转化中心,推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与“一带一路”市场对接;支持央/国企联合外资企业开展技术授权出海;支持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支持重点园区建设跨境中试基地,探索开展跨境概念验证,支持外资企业参与中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华建设高水平智能工厂,推动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开放体系。

(作者程杰系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投资北京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编辑:张莉

实习编辑:何鸣

投稿/建议:wanglili@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2024 | 版权所有:安徽马道物流有限公司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