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的必然趋势
在全球化浪潮中,出海已成为中国企业拓展版图、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战略。无论是寻求新增长、创新突破,还是应对贸易壁垒,出海都蕴含着巨大潜力。当前,部分领先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不断攀升,虽与成熟全球化企业仍有差距,但趋势明显。
出海的历史演进
中国企业出海历经五大阶段:2001 - 2010 年 “乘风出海”,借加入 WTO 东风迈出国际化步伐;2011 - 2018 年 “借船出海”,通过并购加速进程;2019 - 2021 年 “电商出海”,互联网企业构建全球网络;2022 - 2023 年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走向世界;2024 年出海大势所趋。
出海模式与区域走向
出海模式从产品出口发展到全面布局,涵盖服务出海、产能海外建设等。区域选择上,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快、人口年轻,吸引传统产业与文娱企业;中东凭借高发展水平和政策优势,吸引中国产能与技术输出;欧洲市场成熟,两大战略推动新能源产业涌入;非洲虽市场初级但发展迅速,吸引基础设施等投资。下图是出海阶段分布
应对四大挑战,注意五大事项
出海面临的挑战
- 跨境并购回报欠佳:头部企业海外业务盈利难达国内或行业平均水平,如 2012 - 2017 年跨境并购数据显示,多数买家回报低于市场指数。
- 人才短缺:定位模糊导致招聘难,照搬国内标准在海外招聘困难,且管理当地人员挑战大,因文化差异导致沟通执行难。
- 合规和法律风险:涉及税务审查、环保合规、劳工权利保护和市场准入等多方面合规问题,要求企业全面遵守国内外法规,应对复杂用工和市场准入要求。
- 缺乏实地运营经验及文化融合问题:海外工厂建设常超支、工期延误,如某大型制造企业在南美工厂建设工期延迟、产能爬坡缓慢。
出海的注意要点
- 明确战略定位及进入策略
- 合规与风险防控能力:确保产品、经营、资金合规,预判和应对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潜在风险。
- 强大的产品力与品牌力:开发贴合当地需求产品,创新并构建鲜明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认可度。
- 本土人才管理能力及组织配套:优化人才布局,制定本土化人才战略,构建高效管控体系。
- 本土生态圈融入与调动能力:融入当地文化,与产业链伙伴合作,实现供应链等本地化。

成功秘诀与案例借鉴
成功的关键因素
- 产品创新:头部汽车集团和家用机器人公司分别通过本土化改造和多元化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 生态建设:头部云服务企业和轮胎企业投资当地生态,带动自身发展和当地经济。
- 品牌树立:头部餐饮连锁企业通过总部设置和宣传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
- 并购拓展:汽车电子、生物制药和轮胎企业通过收购,拓展业务领域和规模。
- 聚焦全球市场:消费电子企业和手机企业从诞生起就立足全球,实现业务拓展。
出海自测与赋能方案
企业可通过 “中企出海自测十问” 评估出海准备,围绕 “探索本地化合作模式与收并购”“能力建设”“组织管理” 三大核心问题制定战略。同时,五大赋能方案,包括战略路线图制定、并购服务、增长引擎搭建、组织成长加速和生态圈建立,助力企业出海。其中,“零距离” 建立生态圈通过实地走访,如南美之行发现问题,为企业提供借鉴。
Taylor Talkings
中国企业出海虽充满挑战,但只要谋定而后动,充分准备,就能在全球市场中乘风破浪。在短期速赢和长期发展的道路上,保持开放心态和敏捷行动力,不断调整策略,定能实现出海目标,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