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向上,实质上是双增量的发展。一是由新动能催生的新增量,如出口“新三样”的高速增长,对拉动经济向上正发挥经济作用。这对于物流而言,不单纯是服务增量,需要物流企业嵌入新产业链,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将我国的创新优势、价值优势和物流优势发挥出来,提升新增长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是存量的增加值增量,现代物流将生产、消费和内贸外贸有机连接起来,其重要作用就是创造“第三利润源泉”和降低经济产业运行成本,这是现代物流的本质特征。我国存量产业和消费规模是世界级的,做好物流供应链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的大文章,必将彻底释放物流发展动能。有经济发展新增量和存量经济增加值增量保驾护航,经济向上和物流向好是自然的结果。
结构向优,涉及经济宏观结构和产业运行结构双优化。一是宏观经济结构优化,不再是简单的发展物流服务业的概念,而是在“保持制造业合力比重”前提下,需要在尽快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质量和“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的服务能力方面实现双重支撑,这些都是物流的用武之地——物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和高度嵌入产业链提供支持。但这对物流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我国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必将因制造业提高物流效率和外包更多物流管理、服务,为物流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业务领域,拓展物流供应链服务新空间;挑战在于物流企业长期处于大增量的服务环境,对价格竞争环境和方式较为熟悉,对物流供应链管理和价值创造,需要努力创造环境和提升能力,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积累,需要尽快提升。
二是产业运行结构优化,在改革开放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国际的巨大增量需求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在供给方面更多是进行适应性的能力建设,在增量增速减弱后,既有的基于需求增量的能力供给模式不再适应发展要求,必须建立全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即通过物流服务供给创新,密切产业与物流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优化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运行结构。
供应链向强,经济向上和结构向优均剑指物流供应链服务创新,必须加快提升物流供应链能力。一是加快传统物流服务转型升级,应用现代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传统物流进行具备供应链服务能力的改造和体系再造,培育形成物流要素创新配置发展环境,密切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服务关系,共同构筑通道+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连接生产消费和内贸外贸的物流融合服务生态;二是制定全产业链的供应链战略,重视和做好行业级、产业级、企业级等各个层次的物流供应链设计,完善物流供应链融合运行标准、规则,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成本节约和价值提升能力,释放我国经济规模红利,以现代化物流供应链管理助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加快我国产业进入供应链创造价值的新时代,为物流企业更为制造、国内商贸和国际贸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咨询委员首席专家 汪鸣)
本文内容刊详见《物流时代周刊》2024年11月第一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物流时代周刊》年度品牌项目“2024物流业年度品牌大盘点”典藏特刊正式启动
视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