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京东Q1财报中的几个隐忧

发布日期:2025-05-23 14:08:00   来源 : AI物流之都    作者 :科技物语    浏览量 :4
科技物语 AI物流之都 发布日期:2025-05-23 14:08:00  
4

图片来源:网络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虽然京东的年报一片亮色,远超业界预期,但仔细研读其Q1财报,尚有不足,并且存在几点隐忧之处,这可能对京东的未来发展造成影响,如何化解也令人关注。

一、成绩亮丽,尚有不足

京东2025年Q1成绩单发布,营收利润双双超出预期,数据亮眼,增速创近三年来同期最高显著跑赢社零大盘,引领行业

总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超过市场预期的2903亿元及11.6%的增速;经营利润冲到了105亿,远超市场预期的90亿,同比增长36.8%,而利润率从之前的3%出头提升到现在的3.5%;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52.7%,净利润率为3.6%。

并且京东自营GMV增速在10%左右,远远快于统计局公布的实物网销行业均值5.7%的,本季度京东的活跃用户规模继续扩大,同比提高20%以上Plus会员在购物频率和ARPU方面都实现了双位数的同比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京东几个重要指标不是在Q1突然变优,而是具有连续性,这证明刘强东回归以来,京东的业绩在稳步提升,比如季度活跃用户增速连续6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商超连续5个季度双位数增长,而总营收是最近12个季度里营收增速最快的一次,结转毛利率15.9%,保持了连续12个季度同比改善。京东业绩反弹有目共睹,确实已经从底部——2024年Q1——爬上来了,代表着三年来,刘强东主持的一系列变革,取得了成效。京东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自有其道理,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京东的核心模式是自营,自营商品占比高达94%,已形成以"自营+平台+生态"的供应链整合闭环,重金打造的550万平智能仓储网络实现"211限时达"(当日/次日达覆盖99%人口),消费者体验很好,但不可否认,重资产模式导致流动性指标承压。

有人说京东的自营电商模式落后但数据已然证明,京东的自营电商模式已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和信赖,正迸发出越来越强的活力。其实,站在自营背后的是京东强大的供应链,最大化减少转手次数规模化采购方式掌握了议价权,形成了商品采购→仓储管理→终端配送→售后服务的全链路供应链满足的是用户多样化、体系化、长效性的诉求

自京东创始人回归以来,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深入业务一线,带领各项业务创新突破,正如财报首页写的格言“零售的本质,是永远比消费者多想一步。”京东是如此写,也是如此做的。

京东净利率提升0.9pct至3.5%,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从4.1%提升到4.9%,与规模效应+补贴收窄有关,也与京东这个季度营销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没像以前那样疯涨有关,不再大手大脚地花钱了。

营业成本占收入比重下降到84.1%,侧面说明了京东的成本控制力;总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为12.4%,比去年同期还下滑了0.1%,对比营收的高增长,说明京东整体还在降本增效。

其实,在2025年的Q1,京东核心策略是激进与保守的平衡,在外卖业务上的“激进”和零售与AI投入的“保守”并行。外卖业务高举高打,用补贴快速抢占市场,复制当年京东家电逆袭策略;零售与AI投入强调“效率优先”,避免烧钱大战。

京东今年市值明显提升,当前市值是570亿,隐含未来三年CAGR需达12%(现增速15.8%),在美股的PDD和JD的估值都不高,只有10倍左右,而阿里是在20倍。京东在Q1还斥资15亿美元回购8070万股,约占流通在外普通股的2.8%维持了相当高的回购力度,但腾讯持16.9%股静待解禁,到时可能影响市值。

懂财务的人常说,营收、利润等数据是“面子”,资产负债表才是“里子”,京东Q1营收利润超预期,那么负债表的情况如何呢?仔细研判京东Q1年报,亮丽的成绩背后也暗流,核心零售利润率仍被拼多多压制,新业务亏损黑洞扩大,重金投入的全球仓网遭遇贸易战狙击。

毛利率同比提升0.8pct至15.8%,履约费用率下降0.1pct至6.6%,零售业务经营利润率提升0.7pct,但低于拼多多同期的8.2%。其实,股东看重的是分红,京东派息率仅15%,低于阿里30%,京东的重投资属性压制股东回报。

再说现金流。2025年Q1,京东的流动资产总额3572亿元,流动负债总额2841亿,流动资产净额731亿,目前的资产负债表处于相对不是那么宽裕的阶段,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微降2.4%至580亿。

京东12个月应付款项周转天数越来越长,本季为57.6天,说明京东对供应商的占款周期进一步拉长了。在应付款周期越来越长的情况下,京东的自由现金流并不强劲,2025年一季度是-216.03亿同比减少39.59%

如果按照过去12个月自由现金流计算,京东截止3月底的自由现金流-TTM下降到376亿,如果自由现金流进一步下滑,则可能陷入“低估值陷阱”

再说周转率。全球售业务推动存货周转率提升至12次/年,2024年为10.5次,资产周转率提升至0.44次;但京东的12个月存货周转天数越来越长,这说明零售业务效率在下降。京东的活跃用户数增长其实在放缓,有人分析指出,京东现在主要是在吃老客户的复购,新用户增长可能遇到了瓶颈,这也是京东需要外卖引流的原因所在。

就总体来说,京东的自由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仍然是稳健的,风险也相对可控,2024年Q1财报无疑是份喜报,京东又一次用实力证明自己,资本市场也给予肯定财报发布后,京东美股涨幅超3%,港股涨幅接近3%。

当前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中,需要对商业本质的认识和淬炼成本、效率和体验,是矛盾的共同体,关键是如何平衡的问题,如何化解成本、效率、体验的不可能“三角”

二、未来发展,几个隐忧

从京东Q1财报来看,短期数据亮眼,长期隐患仍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卖未来投入的不确定性

外卖是万亿市场,京东正凭借重资产的供应链优势,杀入美团的腹地,我们都知道,京东的外卖剑指即时零售,那么,京东用20年建成的供应链护城河,能否在即时零售战场复刻神话,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京东外卖来势很猛,3月1日正式开始做外卖,4月15日单量为560万单,4月22日单量突破1000万单;到5月13日,已经接近2000万单,但于美团的日均单量超七八千万还有距离。

Q1用户增长20%,其中应该有很大部分是外卖业务激活的。京东外卖最大的作用是带来了流量,新用户、提升了整体的流量转化率。京东已经初步观察到外卖用户的跨品类购买行为,外卖用户已向商超、生活服务品类延伸,印证了“高频带低频”逻辑。

用补贴抢流量,速度之快是电商难比的,京东做外卖是为了即时零售,毕竟外卖业务在即时零售中是单量最高、频次最高的业务之一。电商齐聚即时零售战场,通过外卖业务对电商交叉赋能,大家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同一批品牌商,愿意以“更快”的速度来多付价格的年轻人,新中产。

2025Q财务显示京东外卖业务增长很快,但没有给出亏损指引,摩根士丹利、麦格理等公司看好京东的成绩单,但是也对外卖未来的投入产生担忧,京东外卖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每单外卖2.1元的真金白银补贴。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京东外卖最近几天单均收入约7元,单均成本约19元,最终每单亏损12元,按照1000万单来预估,京东每天投入1.2亿元。若单均亏损5-10元,日均2000万单意味着月亏3-6亿,并且初期免佣金政策(5月前入驻商家免全年佣金)和用户满减(如首单0元,短期拉高数据,但支出也是很大。

外卖,归属于京东的新业务板块,Q1财报显示,新业务经营亏损翻倍,从6.7亿元增加到13.3亿元,经营亏损率从13.8%扩大到23.1%,可能有外卖的托累,

Q1结束,京东外卖整体经营时间不长,所以带来的影响还没完全显露在财报中。

从目前外卖大战的形势看,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约谈了京东、美团、饿了么三家,但其战火似乎还在延续,大概率京东二季度外卖业务规模扩大,支出增加,短期现金流可能进一步承压。专家预测,外卖行业价格战,最迟在三季度末进入常态,那么,二季度,京东外卖投入对它现金流的侵蚀可能还不够烈,三季度或许会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京东2025年Q2、Q3财报的看点,可能是外卖业务扩大规模对利润和现金流的挤占情况。

业界与投资者关心的是京东外卖到底要花多少钱,饿了么9年烧了近千亿元,还是位居老二,占十分之三的份额,而美团在与京东外卖直接交峰之后,强调在未来三年,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外卖会不会让京东的低利润率雪上加霜?到那时,京东的"高质量增长"叙事还能讲多久?

京东首倡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同时稳定的配送团队,有助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但这也一是笔不小的支出。

其实,外卖很难单纯靠价格战留下用户,免佣金结束后,中小商户可能回流美团/饿了么。当然,京东外卖目的是即时零售,在这方面美团闪购无法撼动京东段位,美团闪购2024年的GMV大约为2620亿到2700亿,而京东去年GMV大约为3.5万亿。

京东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资金投入,还有外卖战略如何深植于京东生态系统,短期投入后将如何寻求长期协同效应问题,也就是说,在原有供应链基础上做延展和深挖,以长板撬动增量二季度的财报将是一个更合适的观察窗口

京东要解决跨部门协同与决策效率问题,避免资源内耗。目前,外卖、即时零售、传统电商业务分属不同事业群,数据互通和资源调度存在滞后。京东外卖业务补贴策略需经多层审批,美团同类决策快3-5天。京东外卖与京东到家的商户资源重叠,导致内部争夺优质商家。明确业务边界,通过算法动态分配流量并设计“协同激励”。

2、3C国补取消之后的发展路径

京东之所以取得较好的业绩,自营的电子产品功不可没,是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销售额占了总收入的将近一半,增速冲到17%。同时,电子产品的热销还带动了超市类商品的销量,直接把整个电商业务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6.2%拉到了16.8%。

然而,自营电子产品亮眼数据背后是国家补贴政策,也就是说,这波增长主要靠的是政府发钱刺激消费,不是京东自己真刀实枪打出来的竞争优势,是国补保了京东基本盘优势,而Q1业绩印证了国补推动效果明显。

国补不可能一直持续,补贴政策可能退坡乃至取消,补贴政策一停,京东还能不能保持这个增长势头,最终还是要看用户的留存和转化效果。毕竟现在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没啥本质变化,拼多多还在虎视眈眈,抖音快手这些新玩家也在不断蚕食市场。

各家又可能回到价格战的老路上,这也是资本市场最关心的一点。有观点认为,国补可能会持续三年左右,但国补的机会窗口正在逐渐收窄,可能提前释放部分市场需求,补贴动能自然衰减。目前调研得知,通讯设备和智能硬件的市场需求开始降温了。

还有一个问题,国补是块肥肉,其它电商平台也盯着,为什么京东是最大受益者呢?并且在国补下,京东拿回部分被拼多多、抖音过去夺走的带电品类市场份额,同时也增加家居等品类的收入,吸纳品牌入驻,弥补品牌供给上的短板。

不仅因为带电品类一直是京东的优势,更因为京东自营模式下,健康可持续的供应链开始发挥作用,正逆向一体化,京东在全国的供应链中根据数据进行提前备货,搭配京东物流快速运输到终端消费者手中,

国补分为国家与地方,而地方政府通过补贴想把本地企业推向全国,带动当地GDP,京东自营在全国各地都有成熟分公司;品牌想快速踏上国补列车,最好的办法是去入驻自营电商,这都让京东成为首选。总之,国补这波红利,京东凭长期积累的供应链基础和服务能力承接了这波富贵,但国补取消之后,京东肯定要面临其它电商的竞争考验。

3、京东物流如何保持盈利增长

物流是京东电商履约的基础,重资产的投入,使京东商品能够及时到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其重要的护城河,自建配送队伍,货物无论大小、轻重,皆送货上门、同步安装调试、实时售后,既缩短履约时效,强化用户体验,比如去年Q1,京东75吋以上电视的占比尚只有40%,到Q4就扩大到了63%。

但自2007年成立以来,京东物流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4年上半年才开始盈利,这一转折反映了京东物流在优化运营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拓展新业务方面取得了成效。

京东物流开放战略明显,物流业务外部客户收入占比突破50%,在取消“二选一”,实行“互联互通”的大气候下,京东顺利渗入淘宝天猫系统,为其商家提供服务,从而拓展了客户范围。

2025年Q1财报上可看到,京东物流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个季度快了点,稍微有点起色,但跟电商业务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京东物流经营利润率从0.5%下滑到0.3%,同比-35.27%,并且这一成绩是在快递行业全行业盈利的形势下取得的,这还是在正式开启和美团的外卖大战之前,外卖肯定对物流造成影响,预计Q2将承受更大压力

仓储物流费用这块,本来应该随着规模扩大越摊越薄,但这次财报里没看出明显的成本优势,海外仓建设处于亏损状态,北美仓网面临10-15%成本上浮。

业内有“外卖挖快递墙角”之说,不错,外卖肯定会抢了同城快递的生意,在这场外卖大战面前,传统快递公司在同城业务方面几乎已经没有优势可言,点对点直送、分钟级配送、1小时达等新模式带来的市场冲击和影响越来越明显。

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以2025年1月为例,同城快递业务量完成11.9亿件,同比下降12.2%,相当一部分业务,被“外卖抢了”,这对京东物流来说,不是好消息。

如何扭转这一局势,那就要看如何解决京东物流与京东外卖协同问题,协同的好,成本下降,有1+1大于2的效果;协同的不好,成本上升竞争加剧。外卖业务深植在京东整个生态当中,与京东的物流业务之间可能会有巨大的协同价值,比如京东物流B2C经验赋能骑手管理。

4、智能化还需完善

2025年Q1财务来看,技术服务产业的效果已逐步凸显。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2025年一季度京东体系的研发投入已累计达1,456亿元,截至目前,京东内部已有超过1.4万个智能体驱动运营。

京东云基于京东实战经验,成功解耦出协同办公、专业助手、客户服务、营销推广和数据应用五大核心场景。在需求端,京东正在通过AI来优化京东的搜推体系;在供给端,京东持续为商家更新一系列基于AI的工具,也将基于京东独特的供应链优势和积累,开发AI智能体,帮助采销、提升人效。

京东AI更侧重“降本”,相较阿里(通义千问多模态)、抖音(AIGC内容生成)缺乏颠覆性创新2025年Q1研发开支46亿元,同比增长14.6%,占收入的百分比为1.5%。说明也重视研发。

从战略角度说,京东正从"零售平台"转型为"产业操作系统",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京东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计划,已对接上万外贸企业,虽然中美就贸易争端达成联合声明,但对华还是增加了25%关税,届时,京东可承接300亿海外订单转内销,提升商超GMV 5-8%。

通过该项目,京东将与国内制造企业合作,助力他们开拓国内市场,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质优价廉的好物、好货。比如京东与小米等众多头部品牌深化战略合作,推出多款契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

结语:时代对京东提出了新要求。只有解决了这几个隐忧,京东才能有更稳固的“基本面”和更宽深的“护城河”为集团压舱石——零售业务的全面进步,注入活水京东才能展现出越战越勇的韧性,拿到竞逐下个周期的底牌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2024 | 版权所有:安徽马道物流有限公司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